■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陈栋
从蹒跚学步到背上书包,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让父母们欣喜不已。他们是可爱的天使,同样也是脆弱的花蕾。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儿童心理问题逐渐成为了儿童疾病的重大课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
近日,由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青岛首页传媒联合组织的“健康教育进企业”活动邀请了九三学社青岛市委会卫生专委会秘书长、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冀永娟,携手走进山东谷子孕婴用品有限公司,为员工们开展了一堂生动细致的儿童心理讲座。
儿童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讲座伊始,听众们便迫不及待地向冀永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冀主任,我的孩子总是很依赖妈妈。”“我闺女特别爱啃指甲,把手指甲啃得歪歪扭扭的。”“冀主任,我应该怎么跟抽动症的孩子相处?”大家七嘴八舌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冀永娟笑道,“这些都是孩子们最频发的现象,家长们不必惊慌,有时候孩子其实没问题,倒是家长焦虑成病了。”
冀永娟讲到,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分为了八个阶段,详细的讲述了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0-2岁的婴儿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婴儿后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到了4-7岁的幼儿期,孩子们主要想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7-12岁的童年期基本是在学校度过,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12-18岁的青少年时期受同伴影响居多,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由此可以得知,0-6岁的孩子容易患上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分离焦虑障碍等心理障碍疾病,6-12岁的孩子从家庭氛围过渡到学校生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技能障碍、抽动障碍、情绪障碍和学校恐怖症等病症比较常见。到了12-18岁的青少年时期,俗话说到了“叛逆”的年纪,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心智日渐成熟,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网络过度使用、性心理障碍、适应障碍等心理障碍疾病较为多见。
为父母们答疑解惑三种常见病症
冀永娟现场详细讲解了三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分别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又称“孤独症”“自闭症”,是孩子们高发的心理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据调查,孤独症总数超过儿童癌症、糖尿病、艾滋病三者的总和。如此庞大的数量,让在座的家长们唏嘘不已。冀永娟还讲到,1985年前孤独症是罕见病,而到了2000年以后,患病率急剧上升,患病的男女比例大概在4:1左右。
造成孤独症的病因有很多,遗传因素、免疫及内分泌因素等等,冀永娟在此告诫广大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自闭倾向,马上就医,越早采取治疗措施孩子的病症也会越早减轻。
抽动障碍多发于3-18岁儿童,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如症状轻微、病程较短,去除紧张及诱发因素,或可缓解。如症状严重、病程较长,需采用精神科药物及心理行为治疗等。患有抽动障碍的孩子60%-80%自愈,受心理因素影响,对智力、学业无明显影响。而慢性抽动常需要维持用药1-2年,甚至到成年。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起病于童年期,发病率为6%,ADHD经常被错误地认为仅仅是儿童时期的一系列行为问题,实际上它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通常持续到青春期晚期,甚至常持续到成年,并可能导致长期不良结局。60%-8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青春期,50.9%的患儿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
目前,ADHD的治疗方法还比较多,冀永娟现场提到了适合ADHD孩子的大体建议。比如家长要保持平和心态,保证自我空间,避免愤怒的对质,别跟孩子较劲。对待ADHD孩子的有效指令要做到简短清晰,目光交流,尽可能多地表扬,促进他的自尊心。
冀永娟在讲座最后讲到,孩子并不是单一的生物,作为父母,要积极聆听,听出孩子内心的需求,真诚、理解、尊重、相信孩子。人生不能没有健康,学习和成长中的孩子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守护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课题。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