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慧(化名),女孩,3岁8个月。喜欢吃百奇和小馒头,喜欢玩操作类玩具(比如:蘑菇钉,拼版,形状箱),也喜欢玩追逐游戏。
慧慧害怕手机、不接受他人拿着手机靠近自己。据家长反映,慧慧小时候被烫伤,每次家长都是跟主治医生通电话约时间到家里进行康复。孩子从那以后变得敏感、害怕声音、不接受他人在自己所处的空间里播放音乐以及视频,也不能接受动画片、音乐的转换和切换。孩子刚入园时,在播放音乐和动画片的环境中会出现尖叫、哭喊、打滚、捂耳朵等行为,看到他人手里拿着手机/遥控器也会出现尖叫、哭喊不止。
在语言表达方面,慧慧有言语能力,但较少使用,大多是接词填空的形式说话,很少说三个字及以上的词语。孩子大运动相对较好;精细方面较弱,手指的灵活度以及手指力量欠缺;在社会性以及情绪方面,孩子极容易紧张焦虑,遇事非常急躁、不能等待,不能接受新的事物和人。
慧慧缺乏安全感,害怕他人接近自己,遇到生人或外出时都由爸爸、妈妈抱着。因此一对一的课程对孩子来说有非常巨大的挑战,慧慧非常抗拒单独与老师上课,离开爸爸、妈妈就会哭闹。
家长和老师一致认为,慧慧能情绪平稳的离开家长跟老师上个训课,是首要干预目标。
阶段1
目标:能接受离开妈妈,与老师待在同一空间里保持情绪平稳。
经观察发现,慧慧对运动教室的接受度相对较好。可能因为空间范围更大、孩子有机会跑来跑去地玩,孩子对运动教室的设施、玩具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初期选择在运动教室上个训课。
上课过程中,老师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或接触(包括眼神接触),只是和孩子待在同一间大教室里平行活动,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和环境对自己没有“威胁”。同时确保对孩子的哭闹行为不给予回应和关注。但孩子稍微安静时,则立即给予孩子奖励及抱抱孩子(孩子喜欢被成人抱着)。
坚持运用这些策略一周左右,孩子哭闹的时间和频率都大大降低。慧慧在整节个训课80%的时间(大概30分钟左右)可以维持情绪平稳,甚至偶尔能和老师有简单的互动,例如握手、抱一抱等。
阶段2
目标:增加孩子与老师的互动,教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第二阶段依旧在运动教室上个训课(图2),但老师开始尝试主动加入到孩子的游戏中、和孩子一起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喜欢和信任老师。
课程中,老师会利用一些情境教慧慧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要什么/不要什么),如:不想要的东西用语言表达“不要”或者挥挥手,请求帮助说“帮帮”或者用手拉拉老师的手等。当孩子学会通过更多地用正确的表达方式就可以获得满足,通过哭闹来发泄和表达的行为相对就减少。
慢慢让孩子尝试学习接受新事物。老师每天在上课过程中,也会尝试拿出一些新的玩具和孩子以前喜欢的玩具,帮助孩子尝试接受一些新的玩具。如果孩子能看或者接受摸一摸、接受老师当着自己的面玩新玩具,就及时给予孩子强化(孩子很喜欢的玩具)。
经过三周的学习,孩子基本可以在大教室的环境里跟随老师完成简单的活动,基本达到第二阶段目标。
阶段3
目标:孩子能接受在学习环境中播放动画片和儿歌,老师开/关电视和看到手机也能情绪平稳。
进一步帮助慧慧对动画片、音乐以及手机进行脱敏。首先选择孩子喜欢的动画片作为切入点,孩子进教室之前就提前打开电视播放这个动画片。如果孩子哭闹也不给予关注或回应,抓住哭闹声变小或安静的时刻立即实施强化,然后逐渐延长播放动画片的时长。经一周左右,慧慧基本能够接受在教室里播放动画片。在孩子逐步接受后,尝试在过程中播放音乐(有视频动画),逐步帮助孩子对播放音乐进行脱敏。
手机脱敏。老师在上课前会将手机放在孩子看不见的位置,在孩子不经意的时候逐渐转移到孩子能看见的位置,继续进行孩子能够专注进行的活动。如果孩子能接受了,老师就尝试短暂碰触手机,直到最后孩子能接受老师拿着手机同时跟孩子进行有趣的活动。
又经过两周的干预,孩子基本能够接受在学习环境中播放动画片/音乐,接受老师偶尔拿出手机,仍然能保持平稳的情绪。
阶段4
目标:孩子能接受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随时切换动画片和音乐(无视频动画),仍然能保持情绪平稳。
使用阶段3同样的策略,在孩子进教室之前开始播放没有画面、只有声音的儿歌。刚开始孩子会哭闹、说“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逐渐适应,孩子可以接受上课过程中有儿歌的背景声音(不干扰教学),直到孩子能够接受在其面前播放儿歌。
随这孩子承受能力逐渐增强,老师尝试在教学中随时切换动画片,孩子也能情绪比较平稳的接受。
阶段5
目标:孩子能情绪平稳的在个训教室(小教室)里学习。
随着孩子跟老师的配合度逐渐增强,承受能力也逐渐提高,老师就开始尝试带领孩子在教学过程中短暂离开运动教室,当孩子能接受后,逐渐延长在个训教室进行活动的时间,直至孩子能情绪平稳的在个训教室上完整节课(图3)。至此,干预目标成功达成。
目前情况描述:
经过近两个月的学习和脱敏学习适应,慧慧现在能够与老师坐在个训教室里开心的上课(图4),一起玩游戏、一起完成学习任务。有其他人进出教室也不受影响,对老师的专注度和配合度更高了。当老师拿出新的玩具,孩子有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除了一些物质类的强化物,慧慧也能接受老师的社会性强化(图5)。而且,慧慧已经能够情绪平稳的进入集体教室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了。这是孩子融入普通学习环境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总结
1.充分了解孩子是有效干预的前提
对于老师和孩子来说,二者相互是陌生的。孩子出现恐惧、担心、害怕、焦虑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是常见现象(普通儿童也会出现这种状况)。但如何帮助孩子尽快熟悉老师、熟悉陌生环境,跟老师逐渐建立关系、形成配合,需要老师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家长那里获取尽可能多的、关于孩子的各方面信息,包括孩子特别喜欢的、经常从事的、非常抗拒的人、事、物,包括孩子曾经的一些经历、孩子通常习惯的互动和沟通方式等等,都对干预方案、干预策略、环境设置、人员配置等各个细节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2.良好家校配合是有效干预的保障
在整个干预期间,慧慧的父母都积极配合老师。初期孩子不跟老师进教室上课、不愿意离开爸爸、妈妈(强烈的哭闹反应),虽然爸爸和妈妈也非常担心、不舍、慌乱、心疼,但仍然坚定的相信老师、支持老师的工作,把孩子送进教室就离开,即使孩子崩溃大闹也能坚持不再进入教室(容易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这对于任何父母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过程。但经过近一周的坚持,老师和家长一起迎来了孩子的进步——慧慧能平静地离开爸爸和妈妈进入教室上课。
后期对孩子进行视频和音乐脱敏时,家长也坚持按照老师的方法在家中进行脱敏。如:妈妈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很小声地播放一些音乐(把音量调到最小),让孩子几乎感受不到环境里的音乐,然后根据孩子接受度逐步增加音量,再到很近距离的播放音乐和视频……在脱敏过程中,每一次孩子达到行为塑造分解阶段的目标,家长都坚持给孩子强化鼓励。经过近两个月的家校一致配合,孩子现在已经能够接受妈妈在家中播放音乐、视频。带孩子去亲戚朋友家里,孩子也能跟其他的兄弟姐妹一起看动画片,能够接受换不同的动画片,也保持情绪平稳。孩子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坚持和配合。
3. 对孩子的教育干预,要结合普通儿童的发展规律,利用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家校一致配合,从孩子的兴趣和当前能力着手,设置合理的干预阶梯和阶段目标,循序渐进提高孩子的能力,是有效的干预思路和程序。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