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这四个字就像是一片神秘沼泽,将青少年们对于性的新奇与恐惧互相揉杂。各种关于性的困扰散落在他们的青春旅途中:如何在没有性经历的情况下理解性?如何与心仪的那个人相处?然而,这段旅途对于孤独症青少年来说尤其曲折,他们的社交与语言障碍碰撞着青春期身体与心理的变化,却无奈找不到一个表达的出口。
随着年岁的增长,孤独症孩子们在公共场合的一些不恰当举止,以及自我暴露行为不仅涉及生活自理,还有家长避而不谈的性教育,更与逐年攀升的未成年人性侵案件息息相关。
在多数人“谈性色变”的语境下,家长们认为性教育就是教授生理健康,以回应孩子们“我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
但实质上,它是一张包含着孩子自我意识、情绪管理、秩序建立等多个方面的立体网络,教导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通过调查研究,记录了孤独症青少年们对于性、性取向、以及学校性教育等方面的体验,并建议教育者应该设计专门针对孤独症群体的性教育体系,以便让他们能够以一种安全、自信、健康的模式探索并经营一段关系。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孤独症性教育中
可以采纳的方式与注意事项吧:
角色扮演
“孤独症患者喜欢自我封闭”是对于该群体的广泛误解之一。在孤独症成年人士的访谈当中,几乎半数的人表示自己虽然并没有过亲密关系,但是抱有强烈的交往意愿。可是他们大多依然不清楚该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兴趣,如何与陌生人聊天,并且对于人群密集的场所感到抵触以及焦虑不安。
在此情况下,戏剧中的角色扮演形式可以与性教育结合:请演员们重现孤独症青少年们经历过的,或者想要尝试的某一社交场景。
同辈咨询
同龄人往往是青少年最好的领路人,彼此在日常交往、结识新朋友、评估一段关系等方面互相学习交流,为同伴们解答某些与性相关的专业用语或者流行文化中关于性的俚语。
在学校里,校方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同辈咨询网络,定期组织小组讨论,让孤独症青少年们也能够分享并反思自己的社交经历。同学之间的闲聊,可以打造一个安全的对话空间,让他们能够放松地提问,同时促进同伴们之间的交流。
性别认知的万花筒
正如同我们用“谱系”一词来形容孤独症人士,性别认同以及性取向其实也是一条光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在史蒂夫团队的研究中,性少数群体在孤独症受访者中的比例达到20\%,甚至超过了其在美国普罗大众之间的比例。但是这并不代表孤独症人士对自己的性别定位以及性取向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诸如“我是谁?”、“我喜欢谁?”的问题困扰着他们,很有可能埋下日后心理障碍的隐患。
意识差距
事实上,许多孤独症人士并没意识到性的存在,因而对自己与他人都可能造成伤害。ta们很有可能会在毫不知情中侵犯到他人,例如在公共场所手淫、未经允许触摸别人、因为喜欢而尾随他人等行为。
社交上的障碍与性知识的缺漏互相叠加,使得ta们更容易遭遇性侵,这一几率是同龄人的三倍。更重要的是,ta们对于这些侵害浑然不知。因此,性教育者有义务去弥补这种认知差距,让ta们明白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辨别他人是在开玩笑还是构成了威胁,以及什么样的关系是不健康甚至是虐待性的。
对每个人来说,亲密关系都是生而为人的一部分。良性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坚实的依靠,带给我们安全感和幸福。并不是所有孤独症人士都能够走到建立亲密关系的阶段,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注定与此绝缘。
家长和教育者们仍要清楚:性并不可耻,它是孩子教育中极其必要的一部分,更是帮助孩子融入社会,学会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
在早期干预中逐渐建立孩子的性以及性别意识,能够帮助他们识别性侵害,预防和处理不恰当和违法的交往行为,并实现大多数家长的最终愿望——让孩子长大后“保护好自己,有尊严地活着”。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