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上发生了令人心酸的一幕:
一个高大的少年突然起身,粗暴推搡着身边的一个中年人。保安上前阻拦,却被中年人制止。他一边微笑着安抚少年,一边对周围解释:他是我儿子,患有自闭症,请不要阻止,这样会更加刺激他。
来源:抖音rednet
如果此时你碰巧搭乘这趟地铁,会怎么做?
广东卫视有一档行为观察类综艺《你会怎么做?》,其中一期就是自闭症孩子公共场所失控的场景。
“什么自闭症!看好你的小孩”
这档节目安排自闭症家长带着扮演孩子的演员,进入人员密集的餐馆,隐蔽拍摄了大众面对自闭症人士时的反应。
这位男孩抢走了别人桌上的食物,引来对方大声斥责男孩,瞬间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母亲立刻向被抢的顾客连连道歉,并解释孩子有自闭症。
但这并没有得到对方的谅解,还令对方更加愤怒。
“什么自闭症!自闭症是这样的吗!管好你的小孩!”
母亲一边要道歉解释,一边还得看顾孩子,正窘迫之间,一位女孩从餐馆的另一边径直走向男孩,耐心地安抚着他,并示意母亲让她去忙善后事宜。
“人人都是平等的,
我愿意倾听他们的诉求”
女孩不但没有嫌弃和排斥男孩,还像姐姐一样环抱着他,耐心地帮他擦拭嘴上和手上的食物,过了一会儿,女孩的同伴也走过来一起照看男孩。随后,旁边桌的顾客也给男孩端来了蛋糕。
另一边,那位母亲还在一遍遍解释男孩的情况,希望可以得到对方的谅解,此时她已泪流满面。
直到对方态度缓和后,这位母亲才回到座位,调整好情绪照顾男孩。
这位母亲完全是“本色演出”,她有一个20多岁的自闭症儿子,名叫捷麟。拍摄时,节目组把他妥善安排在了一旁。
虽然这起节目存在演绎成分,但不停道歉和解释,在这对母子的生活中却再常见不过了。
在节目后的采访中,主动站出来帮助这对母子的女孩讲:
“人人都是平等的,我愿意倾听他们的诉求,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对于自闭症家庭来说,这样的善意直击心灵。我们无法避免很多人的不理解和歧视,但令人欣慰的是,还有很多人像这两位女孩一样,心存温暖和善意。
“其实有爱,我们就没有距离”
整个拍摄过程中,20多岁的自闭症男孩捷麟就在一旁的房间,对于发生的一切,他毫不知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两位女孩见到捷麟的时候,他正在认真画着素描,像刚才一样,她们温柔地跟捷麟打招呼,耐心地陪他聊天。
没有任何神情异样的猎奇,更没有高高在上的排斥。
在节目结尾处,两位女孩拿着捷麟的素描画像视若珍宝,即使画像并不完美,却是这个孩子能够给两位善良姐姐的最好的礼物。
正如节目最后说:其实有爱,我们就没有距离。
自闭症意味着什么
无独有偶,美国也有类似的真人秀节目。
一对父母带着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也是演员)在餐厅时用餐时,孩子不断来回走动并出现应激行为。
但是餐厅里的客人似乎并没有因此感到不适,反而在节目组安排演员刁难这对父母时,站出来为这一家人仗义执言。
对于自闭症人士,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2019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中提到,中国自闭症发病率高达0.7%,目前已有超过10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人群。
节目中的这位母亲只是千万自闭症家庭的一员,还有很多人像她一样,时常应对着窘迫无助的时刻。
一次次低头道歉,一遍遍解释请求,背后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心理压力。
更有很多自闭症家庭,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干脆不带孩子前往公共场合。
可是,他们做错了什么?
他们做错了什么才必须远离人群,做错了什么才要这样一遍遍道歉?
其实,不理解的声音,或许并不是来自于天生的不善意,而是因为社会对自闭症群体缺乏足够了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不是亲朋好友,与自闭症家庭产生交集的机会少之又少,于是了解也极其有限。
正如节目中与母亲发生争执的顾客,或许根本不知道自闭症是什么,才会咄咄逼人地让母亲管好自己的孩子。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复杂的大脑神经发育障碍,手舞足蹈、前后摇晃、大喊大叫等怪异动作都是他们的自我刺激行为,情绪也常常不受大脑控制。
一些自闭症的孩子身处公共场合时,会本能地出现恐惧和不安,所以当他们做出怪异行为时,或许是在尝试舒缓自己的情绪,如果这时候制止或者打断他们,就会加剧他们的失控。
所以,这群孩子在公共场所有一些出格的举动,并不是没有教养,他们只是病了。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