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患儿的任何活动,只要不是单独一个人的活动

2023-11-11 19:00 来源:今日自闭症 今日自闭症 字号: | |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

小亮(化名)是一个2岁的自闭症男孩,全家的至爱,家中排行老二,有一个五岁的姐姐。父母都是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当小亮被诊断为自闭症后,医生很为小亮的未来担忧。六个月后,父母带着孩子前来复诊,医生惊喜地发现,小亮与半年前相比,有了显著的进步,不仅能用语言表达,更加可喜的是,孩子的眼神、表情、和动作都有了明显的社交互动成分,认知能力也大有长进。医生很好奇,他问父母:“你们回去是怎么帮助小亮的?”

父母说:“医生,我们很惭愧,上课时没有学到什么,我们只是听进去您的一段话,那就是别让自闭症孩子总是一个人独自闲着,要和他互动。

回去后,我们夫妻俩分工合作,爸爸在外干活,妈妈就陪着孩子玩互动游戏;爸爸回家,妈妈做家务,爸爸就陪着孩子进行面对面互动,小亮的姐姐很听话,总是跟着我们一起和弟弟玩,带着弟弟干这干那,忙个不停,这半年我们就是这么过的。”

原来,小亮的父母通过分工合作,每个人轮流跟小亮互动,一步步引导孩子进入我们的世界,并且跟父母产生互动,还改善了一些自闭症问题行为。

我们知道,自闭症孩子更愿意生活在自己单纯的感知世界中,但是为了把孩子引领出来,我们必须做到和孩子持续互动。因此,自闭症患儿的任何活动,只要不是单独一个人的活动,而是在父母或者老师的引导下的活动,就都可以有社交、情感、情绪等成分。

故事中的小亮,在父母的引导下,认知、眼神、动作等都有了改善。但很多家长在开始训练的时候往往找不着北,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其实,了解清楚了设计原则,星爸星妈在家就可以随时随地带宝宝锻炼社交能力。

了解能力和需求

必须有一个科学性的目标

我们不能凭空去设定孩子的训练目标,不能盲目地期望孩子一下子具备各种能力。我们应该根据发展心理学中有关儿童社会交往发展的规律,评估患儿实际能力后,从其目前所达到的能力开始由浅入深地设计和实施社交互动游戏和活动。

正如你不能在孩子还不具备基本语言能力的时候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妈妈在哪里?玩具车在哪里?你要喝水吗?......”等等需要孩子回应的问题,他压根就不会给你任何的应答,甚至包括点头,摇头等。

陪伴至关重要

不能让孩子过于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状态之中

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不让自闭症儿童独自闲着或独自忙着。当孩子独处时,他们多半是在进行着一些刻板的局限的活动,也许很安静,但却是自闭状态,必须尽可能予以终止。

如果孩子是在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绘画、写字、摆积木等,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接纳,但是也不可以让孩子沉浸其中。

例:当孩子沉浸在骑玩具车的活动中

做法步骤:

1

爸爸可以伸出手阻止他骑车前行(参与到孩子活动中,终止他的个人状态)

2

孩子就会发出声音(不管什么声音)

3

于是爸爸就抬起手,小车就可以继续前行

4

一会儿,爸爸又用小凳子阻止孩子骑车前行

5

孩子又做出一个动作表示抗议,爸爸又放行

反复这样的阻止,让孩子感知,自己的声音和动作是有用的。如此,爸爸和孩子就行成了好几个有效的互动,不仅把孩子从自己的世界里拉了出来,还培养了孩子启动社交的能力。

额外制造需求

不包办孩子的生理需求和活动,且要额外“制造”需求

不要对孩子照顾得太周到,以免扼杀孩子的自主需求。培养孩子最早期地语言交流。

例:孩子想吃零食

做法步骤:

1

妈妈拿出零食但是不给东东

2

重复“饼干、饼干”4~5次之后才给他

3

一开始孩子不会说饼干

4

反复多次后,某一天,孩子再次想要馒头的时候,就会渴望地说出“饼干”

5

妈妈就立即满足孩子的需求

利用孩子想吃、想喝、想玩,但是却不能轻易得到而焦急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更容易主动提出需求,这样就容易产生与人交往的机会。聪明的家长可以装作不明白孩子的意思,继续制造出更多的交流机会,但不要立即满足他,逐渐让这样地交流需要在双方来回互动更多个回合才能完成,就能充分利用交流的机会,设计更多的社交训练。

随时随地训练社交

注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生活中的社交训练基本上是无处不在,只是常常被我们忽略。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跟孩子发生接触了,就可以产生社交行为,我们就能够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训练内容,包括吃东西、玩耍、取物、散步、购物、做家务或其他事情。

如果可能,孩子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前,除去训练计划中的特定训练活动,其他时间应确保孩子总是处于与他人的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这就能保证干预达到最高强度。

例:吹泡泡

做法步骤:

1

孩子很喜欢看别人吹泡泡,家长就在旁边给他吹泡泡

2

妈妈在孩子最高兴的时候停下来不吹

3

孩子希望妈妈继续吹

4

家长就可以说:“吹泡泡,宝宝要妈妈/爸爸做什么啊?吹泡泡,吹泡泡!”重复几遍

5

孩子出现反应:或许会说“泡泡”,或许发出“飞”的声音,或许会用祈求地眼神看着家长,或许会指着家长手中的泡泡水

6

家长继续吹泡泡

例:挠痒痒

做法步骤:

1

孩子很喜欢家长给他挠痒痒

2

家长就可以帮她挠痒痒

3

同样的,可以在一半的时候停下来

4

诱导孩子看着家长

5

孩子做出反应,家长继续

如果孩子出现了不配合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跟他们互动,包括各种模仿、跟对、吸引、挑战、设置障碍等。

家长总是要用真实而略带夸张的语言和表情表达感受。目的就是让孩子感知到,这样地感觉是什么,妈妈有着和自己一样的感觉。这就是通过模仿跟孩子发生联系,并产生社交。

这些社交,对于正常儿童来说是自发的,自然而然就能习得的,但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却非常困难,就像我们进入到一个原始部落,在那里有着与我们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规则、不一样的环境,我们需要重新一项一项地学习、记忆、训练,才能掌握如何在那个部落生存生活。

同样的道理,自闭症孩子需要重新学习我们的社交规则,练习我们的社交技能,这样才能在我们的世界里进行普通人的社交生活。所以,对于家长来说,设计社交训练,对孩子来说是必须的。但是在设计孩子的社交训练游戏的时候,一定要强调“无快乐、不重复”这样一条准则,孩子快乐,父母快乐,只有这样才不会偏离训练的初衷,才会让孩子愿意配合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