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4小时,干预方向在哪里?

2023-12-11 03:00 来源:今日自闭症 今日自闭症 字号: | |

一天24小时,干预方向在哪里?

对长期居家生活,家长要有明确认识:居家并不意味着放羊,孩子虽然暂时不能在机构接受密集高效的干预,但家庭环境自有天然优势,只要充分利用,仍然能创造条件帮助孩子进步。利用这段时间,我们可以更细致地观察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会什么,不会什么,哪些技能可以泛化到生活中?哪些技能还欠缺?

一天24小时,可以从“时间、能力、活动类型”三个维度,来制定居家干预计划,同时围绕ALSO·IN评估体系所注重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精细能力、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六大技能来进行提升。家长可根据居家环境,把六大技能穿插到不同时间段,安排活动。

避免大包大揽,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

虽然我们的孩子和普通孩子的发育存在一定差距,但找对方法,持之以恒,自闭症孩子的能力提升也是肉眼可见的。以家长都非常看重的生活自理能力来说,如果大人学会适时放手,带着孩子在生活中训练,他能学会非常多的技能:穿衣叠被、洗脸刷牙、收拾碗筷、倒垃圾……借助这些活动,模仿、听指令、参照、语言、认知等技能也会一并提升。

重在参与,学会模仿

很多自闭症孩子身体掌控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较弱,不能很快做好某一件事,做家务其实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精细能力和自理能力,所以千万不要打击孩子干活的积极性,让他们失去这么好的干预机会。

比如:学习穿衣服,妈妈可以把T恤从头顶先套到孩子耳朵处,停住,观察孩子会不会自己把衣服拉下来。或者一个胳膊套进袖子后,会不会自己套另一个。

学习叠被子,由妈妈主导完成,中间每折一步,可以让孩子帮忙拍一拍,或帮助把被子角铺平,做一些看上去简单但有参与感的工作。

学习擦桌子,能力好一些的孩子,可以拿抹布擦干净整张桌子;弱一些的,可以把大块垃圾丢到垃圾桶,或象征性地拿抹布跟随大人模仿擦桌子的动作也可以。

部分地参与要远远好于家长单纯的说教或他心不在焉的旁观,孩子可以有样学样,观察、模仿大人的做法。其间,不要忘记夸奖他“做得真棒!”

另外,家务事琐碎又耗时,不要想着一天吃个胖子,指望孩子一下子全都学一遍,可以每天选一点来执行,保持住学习热情更重要。

这些家务事,孩子都可以学习哟。

玩啥都玩不长,怎么破?

你家客厅里,是不是常常满地都是玩具,孩子抱抱这个小熊,又推推那个小车,每个都上手摸一遍,可每个都玩不过30秒就丢开,反而自己的手能玩上一个小时。

是这些玩具都不好玩吗?非也!是它们太容易到手,每一个都失去了新鲜感!如何提高娃对玩具的兴趣,家长可以腾出时间做别的事情呢?

可以尝试把部分玩具藏起来,每天选出5个(有他非常喜欢的,也有一般喜欢的),每个玩具他能玩上3分钟,5个玩具,就可以玩20分钟甚至更久。

在上午2—3小时的时间里,玩玩具、绘本阅读、做手工,都是可以选择的活动。在做这些活动时,没必要安排得非常难,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孩子能参与进来,还可以开动脑筋,增加活动乐趣。

比如讲绘本,除了可以让孩子说一说、指一指或模仿绘本中的动作。当孩子回答他在书上看到了鸭子时,我们还可以学一学鸭子的叫声,增加印象,也显得非常有意思。

以上这些环节都比较轻松,孩子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一些认知、语言、社交等能力。同时建议,如果家长有能力的话,可以进行半小时左右的密集教学,让孩子快速完成规定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如果孩子上午的时间安排得比较充实,中间只吃了几种小零食的话,加上一定程度的运动,一般来说,中午不会特别挑食。

但自闭症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存在长期挑食问题,非常固执地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方面,如果不能马上如愿,可能会大发脾气,令大人非常恼火又无奈。

针对这个问题,有个小建议,吃饭时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碗,里边只盛两勺米饭和一丢丢菜,这样,他会觉得比较容易完成。如果吃完了,记得夸奖他:“很棒,你吃光了!”这时,再给他碗里舀一小勺米饭试试,把一碗饭分成一口一口地吃,会更容易吃完。

牢记核心障碍,抓住机会让孩子提要求

提要求是人类表达基本需求的方式之一,渴了会主动要求“喝水”,饿了会说“想吃饭”。但很多自闭症的孩子无法顺利地通过语言或行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导致一些问题行为的发生,攻击行为、发脾气等,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面对这类问题,我们可以想一想,是不是经常让孩子做难度比较大的任务,所以出现这种抗拒行为。我们安排如此丰富的一天,在认知、自理、精细等六大技能中,第一步要确认,任务的难度可以是合适的,可以有对孩子来说难一些的,但是也一定要有对他来说“soeasy”。

其次,最核心的是锻炼沟通和社交能力,我们要尽可能在每一个情境中加入社交元素,比如一些有趣的互动;比如大量地提要求,这个提要求,可以考虑使用孩子能够进行的方式,有口语的孩子可以说出来,存在发音障碍的孩子可以简单地发出相似音节,口语能力欠缺的孩子可以用简单的手势来表达。

生活中,孩子脱套头衣服时被卡住了,如果他情绪很焦虑了,家长可以直接上手去帮他,避免孩子长时间卡在一个坎上过不去,产生挫败感,下次逃避同一任务。在他情绪还算稳定之前,可以教他跟大人提要求:“妈妈,帮我。”再比如,他玩玩具时,故意藏起来一部分让他找,或跟家长要。又或者,给他碗里盛满他喜欢吃的肉,但没有勺子……

在学习中,对孩子不喜欢又有必要做的事情,可以穿插到他喜欢的活动中。对他不喜欢的事情,多一些强化给到他。

家长如何实现刷剧、淘宝自由?

抛开孩子所必须的各项活动和干预之外,妈妈们还承担着很多甩不掉的重担:做饭、洗衣服、打扫房子、超市采购……每天都是女超人附体。

今天,甜甜老师教大家如何“甩”开娃安心做家务,进而辗转腾挪,挤出刷剧、淘宝和运动时间,“放飞自我”。

不忘初心——打发时间

在厨房做饭时,娃在客厅玩游戏,出意外咋整?擦地时,娃在那自我刺激,怎么给他找个事做?刷剧时,最不希望的就是他屁颠屁颠来打扰,怎么做到互不干涉,母慈子孝?

这就是考验孩子闲暇技能的时候了,他在不学习的时间里,是否能通过适当的行为方式度过闲暇时光。人说无事生非,孩子如果不具备相应的闲暇技能,可能就会给大人找点麻烦出来。

如果孩子不具备一定的这方面的能力,家长该怎么做呢?找事情给他做,让他打发时间。

到午饭时间了,我们可以给他一些豆角、蒜苔、生菜给他掰吧,剥豆子也行,不要计较他掰得长短不均或弄脏地板,只需确保,我要做饭,他不能捣乱,让他在眼皮子底下做些事就行。如果孩子对安排的事不感兴趣,可以拿些厨房的边角料给他吃,一块饼干、刚炒熟的两口鸡蛋,或提前蒸个土豆,戴上手套让他玩,把土豆抓成土豆泥,他可能比较感兴趣。

这样的方法可以应用到很多场合:晾衣服时,把装有衣服的盆放在离阳台两三米的地方,让他一趟一趟递衣服;收衣服时,可以做认知练习,“找个妈妈/爸爸的衣服拿过来”“找个裙子/裤子拿过来”“找个红色的/白色的拿过来”……让他跑来跑去配合大人的指令。

放过彼此,放飞自我

擦过地、洗过衣,美好的下午时光,何不做个瑜伽、追个剧。到了妈妈们最喜欢的环节,貌似终于可以有一个小时扔掉“XX妈妈”的头衔,做点喜欢的事了。但,眼前这个总不体谅老母亲心思的娃,咋安排呢?

替娃脑补一下,他此刻的内心独白可能是:“被老妈吆来喝去半天了,难道我不累么?”所以,家长放飞自我的同时,不妨也给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他喜欢什么,就给他玩什么吧。比如看动画片、玩游戏、拼乐高甚至发呆,能力好的孩子可以自己阅读(此处可见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性)等。

这也提醒我们,想要自己放轻松,娃还是要有一两样可以打发时间的兴趣爱好,不需要大人投入过多关注和辅助。如果没有,以后可以成为干预目标之一。

相亲相爱不容易

“我的妈妈,是一只爱哭的哈巴狗。一张薄薄的纸,就能让她流泪。”

“我的妈妈,是一只叽叽喳喳的鹦鹉。她总是重复着同样的词语,一点也不嫌烦。”

在短片《我的动物妈妈》中,一个自闭症小女孩形容自己的妈妈是猫头鹰、哈巴狗、啄木鸟、鹦鹉......如此可爱的形容让人忍俊不禁,把自闭症家庭酸甜苦辣各般滋味演绎得淋漓尽致。

虽然这个来自星星的孩子让我们很难理解,但是,即便再恨铁不成钢,爸爸妈妈们还是爱着他,此生最放心不下他。

➥所以,父母和子女不是相恨相杀,要相亲相爱。

因为爱是实现一切愿望的前提,我们全心全意地爱他时,想的是:“无论他喜欢什么,我一定要满足他,这样他也会喜欢我这个爸爸/妈妈。”

所以,不管是单纯的陪伴也好,还是干预也好,心里一定要有爱,怀着爱作出的决定和举动,也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有了这个前提条件,当我们再谈干预时,方法也会更加灵活和丰富。比如,家长要常常思考:“怎么把我希望他做的,插进孩子喜欢的事情里?”比如他喜欢吃饼干,我们可以问他:“饼干在哪儿?”他指一指高高的柜子,可以自己慢慢够,也可以提要求:“饼干!”妈妈也可以发指令:“妈妈够不到,你帮我搬个椅子吧。”

但切记,千万不要把他喜欢的东西搅和成不喜欢的。

➥同时,要理解他还是个孩子,要多关注他好的行为。

有时,他会做出无法忍受的行为,画画时弄了一身的颜料、吃饭的时候喷饭出来、把口红涂了一脸,也许这不全是问题行为,他只是很调皮,用一种“出格”的方式在探索世界,就像小时候因为好奇做了很多糗事的我们。

所以,在明确区分了一些行为的性质之后,如果只是因为好奇心作祟,我们要学会包容,认识到,他只是个孩子。如果有些东西是不希望他破坏的,那就自己保护好。

他已经把自己画花了,再生气都毫无意义,浪费时间不说,彼此的关系也变得很不好。家长要更多学会引导他好的行为,不要纠结他为什么总是这样,而是去想我希望他做什么?我如何引导他去做这件(我希望的)事情?

➥最后,要有底线,干预不能停。

虽然我们希望家长多给孩子安排他喜欢的活动,但不代表要千方百计容忍孩子的所有行为,家长要有底线,抓住孩子成长的最佳时间,干预不能停,在每一个场景里,发现并抓住学习机会。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