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力量——记黎城县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2023-12-12 15:00 来源:今日自闭症 今日自闭症 字号: | |

2007年初秋,太行革命老区黎城县麦仓村,一个小山村,正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不是观光旅游的游客,也不是衣锦还乡的游子,他们是正值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残疾儿童。没有隆重的开学典礼,没有奢华的庆典仪式,甚至连麦仓这个小山村的村民也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议论。正是在这平凡的气氛中,黎城的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博爱特殊教育学校开学了。

刘俊苏是县博爱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现年48岁,黎城县洪井乡三十亩村人,高中毕业,曾担任过三年多小学代课教师。办学前她和丈夫在村里承包土地、经营日杂门市,终年辛勤,生活小康,连年有余。

她是一位智残儿的妈妈。为了儿子的成长,刘俊苏曾经一次次送其到本村小学就读,但是与普通学生的智商差距大,总是跟不上课。于是刘俊苏又把他送到了邻近县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效果都不理想。多年来,面对残疾儿子她冥思苦想,为了孩子的命运,她苦心探索,这使她对残儿及其家长的心思和苦衷深有体会。她日思夜想,这些残儿如不能接受良好教育,将来必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当今,和谐社会呼唤博爱,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非常关注“残疾”这个弱势群体。她萌生在本县办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这想法一提出在全家就炸开了锅,“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办什么连县政府都暂时管不过来的特殊教育。何况办学校,花钱可不是小数,简直就是找罪受!”但刘俊苏好象铁了心,她一次次为丈夫解释:“咱们是残疾儿的父母,咱们最能够体味残疾儿和残疾儿家庭的苦衷,如果能办个学校,一是自己的孩子有了着落,二是也能让其他残疾儿有学上,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一次次的解劝,丈夫慢慢地也接受了她的想法。

2007年元宵节刚过,正月十七,刘俊苏便专程到太原、临汾、曲沃、长治、平顺、襄垣等地的特殊教育学校考察,学习办学经验。考察回来,她办学的思路变得逐渐清晰起来。刘俊苏一天也没有休息,就让丈夫付丙生骑摩托车带着去选校址、调查生源。一天回来,摩托把人震得快散了架,脸上、身上全是灰土。差不多有两个月,她和丈夫都奔波在城乡之间。累是累了点,但所有的累更坚定了她办学的信心。

2007年6月,县科技教育局同意办学的批示拿到了,校址也选定了,刘俊苏就把全家搬进了租赁的学校,找来了施工队,对学校进行改造、修缮。

校舍改造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有过教师经历的刘俊苏心里盘算着:改造校舍靠的是资金和力气,而要办好学校还必须有一位内行指导管理。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聘请到了一位有着丰富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的老教育、中教一级教师赵鸿斌到学校担任顾问并参与管理。

在赵鸿斌老师的指导下,以国家教育部发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为指导,确立了“全面提高残儿素质,竭诚服务社会,为‘普九’作出积极贡献”的办学宗旨。确立了“九年一贯制、全日制、寄宿制、全封闭”的办学格局。确立了学校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和教职工岗位责任制管理模式,制定了相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教职工岗位职责。教育教学,执行特殊教育课程计划,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义务教育特殊教育教材,按照特教标准容量设班。教师聘用具备教师资格的特殊教育专业和普通教育专业教师。规范办学,让残儿接受良好教育。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整体功能,全面提高残儿素质。

2007年8月22日,黎城县博爱特殊教育学校终于开学了,首批招收残疾儿童24名,开设聋哑辅读一年级,培智一年级、二年级三个教学班。

也许人们会认为,学校开学了,刘俊苏应当歇一歇了,但刘俊苏迎来的是更艰难的攀越。

爱的支撑

当第一批残疾儿童入学以后,她盘点盘点了自己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从外出考察到第一批学生入学,已经累计投入了15万元。

在确定学生收费的时候,县物价局给她批定的收费标准是每学期每生1200元,但是刘俊苏在调查生源中,了解到残疾儿多是农村贫困家庭、残疾人贫困家庭子女,她咬了咬牙,硬是将收费标准压到了每学期每生700元。

每学期每生只收700元,支付学生的食宿都不够宽裕。办公经费、教职工工资、冬季取暖、添置设备等这一系列的开支都落在了她的身上,这对于刘俊苏又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亏空,2007年8月—2008年8月第一学年,博爱特殊教育学校就亏空12万元,累计投入27万元。

爱有时候是软弱的,但更多的时候是坚强的,有了爱就有了力量,有了爱就有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也许在办学之初是“幼吾幼而及人之幼”的个体的爱在支撑着刘俊苏,但创办学校之后,刘俊苏所承受的已不仅仅是狭隘的小爱,而成为一种社会责任的大爱。

2008年元月16日,县委书记崔建泰、政府县长郜双庆走进了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县科教局、民政局、残联、慈善会等领导也走进了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崇利亨超市、雪奥羽绒服装城等爱心企业家也走进了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黎城报》、黎城电视台、长治电视台、《山西日报》,也走进了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

市慈善会常反堂会长、张荣旦秘书长,听到了博爱特殊教育学校的情况后,不无动情地说:“黎城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黎城的小寨冀南银行、黄崖洞兵工厂、广志山八路军后方医院、岚沟被服厂,南委泉召开的太行第一届群英会、长宁飞机场……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一定会尽我们之力为革命老区的博爱特殊教育学校办点实事。”

市慈善会领导的一席话更加坚定了刘俊苏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决心。虽然现在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但她有信心走出困境,把学校办得更好,因为她从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中看到了希望,但她更清楚这“关爱”也赋予着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更多的社会责任。

爱的滋长

任何的困难都阻挡不住爱心的滋长。

在改造校舍时,曾经让施工队感动的是,刘俊苏硬要为博爱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安装暖气。

刘俊苏自有她的想法,学校面对的都是残疾儿童,煤球火取暖能节省开支,但孩子们难免会因天寒而受冻,也很容易煤气中毒或不小心失火、烧伤,安全第一!

刘俊苏是校长,但每当她看到残疾儿童脏兮兮的脸,都会亲自去为孩子擦了鼻涕、洗把脸;每当孩子们患病,她总会给他们请医看病,嘱咐生活教师按时喂药。她常拿出自家孩子的衣物为穷孩子换洗、御寒。有时弱智儿童大便后,她会为他们擦净屁股,给他们系紧裤带;有时还亲手和生活教师清洗残儿拉在裤子里的大便。说她是校长,更应该说她是母亲,因为她有一颗博大的母爱之心。

停河铺村残疾儿王磊,她的母亲和姐姐都是弱智,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送他入学的时候,身上只带了200元,看着这个贫寒的残疾儿父亲央求的样子,刘俊苏禁不住流下了眼泪。200就200,毅然将王磊接收。

打开王磊带的被褥、枕头,已经脏的分不清表和里的颜色,简直是平常家庭扔掉的垃圾,根本无法再用,刘俊苏让生活教师把被褥拆洗一下。洗了,干了,但却很难再缝起来,因为被褥的里表多处破烂。刘俊苏把自己家里的布拿了出来,给他缝补好。

西村有残疾的兄弟两人,母亲是弱智,父亲瘫痪在床,典型一个特困户。老大唐永红,14岁,弱智、半哑,老二唐国红,10岁,弱智。因为没有家庭管教,兄弟两人整日在村里流浪,不是打破东家的玻璃,就是祸害西家的菜地。刘俊苏让丈夫用摩托把他们接到了学校,蓬头垢面、衣服破烂,唐永红的两只鞋竟不是一双。刘俊苏又让丈夫带兄弟俩到城里洗了澡、理了发,把自己儿子的衣服给兄弟二人换上,免费吃住学校。

刘俊苏正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有着母亲一样博大爱心的人。虽然学校已是负债运行,但她仍然将交不上学费的残疾儿留在了学校,管吃、管住,管教育,但她每月都一分不少地为教师、职工足额兑现工资。

爱的感召

爱是有感染力的,刘俊苏用她博大的爱心感召着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

残疾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多数缺少家庭教养,未接受过正规教育。刚入学,开始集体生活,有的哭、有的闹、有的嚷着要离校,有的敢与老师抗衡,简直就是一窝蜂,要让他们坐在教室都很困难。但博爱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们心里明白,他们需要理解,更需要耐心和同情。

上课了,教师先给孩子们讲故事,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下课了,教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完成着与孩子们的情感沟通。有一名叫刘虹灵的聋哑儿童,时6岁,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教师很难与她沟通。康老师为了与她沟通,经常给她买些小吃的,天冷了就用手给她暖手暖脚,一天又一天的关爱,刘虹灵终于慢慢地在心理上接受了康老师。

大多残疾儿童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博爱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教师不怕脏、不怕累,与残儿们同吃、同住,定时为残儿洗涤衣物。每天早晨都要花费半个多小时指导、帮助他们起床穿衣、整理床铺、洗漱、梳头。晚上,组织孩子们看电视,让孩子们知道国家大事,在喜闻乐见的少儿节目中受到启迪。要睡觉了,生活教师还要给肢残儿童和年龄偏小的弱智儿洗脚、脱衣,夜间还要叫起孩子们小便。雨雪天,一名叫做王雅霖的肢残儿童上厕所,都是生活教师背着去。

炊事员精心为孩子们准备饭菜,给孩子们分餐,怕孩子们吃不饱,又怕孩子们“撑着”。

爱在传递着、蔓延着,孕育着黎城博爱特殊教育学校的规范,“以养成教育为目标,以规范行为为起点”的第一阶段工作目标已见成效。

曾经是“一窝蜂”的残儿们,每天早晨起床后,听到集合的哨声大都能自觉地排队,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跑步、做操。上课的铃声一响,多数能自觉地走进教室。今天的残儿们已经学会了数数、简单的运算;学会了跟着老师拼读、认字、写字;学会了唱歌、涂画;学会了系鞋带、穿衣服、洗碗......

学生从20多名到30多名,从30多名到40多名,现有学生70多名。设六个教学班,教职工18人。课堂上书声朗朗,活动场上欢声笑语,博爱校园和谐有序。

长治电视台的记者对博爱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奥运春风吹拂博爱特教校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进行了专题采访。当看到师生共同亲手制作的喜迎奥运长卷,看到残儿在长卷上歪歪扭扭写下“2008北京、迎奥运、好好学习”并签上名字时,高兴的对孩子们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真棒,要继续努力!”

六一节,县委书记、县长、科教局局长到学校与残儿们共庆佳节,并送来了节日的礼物。

教师节,教师表演的诗朗诵《博爱校园 爱心无限》,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

四年来,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耐心教育,残儿们生活自理能力大有提高,学业成绩天天进步。学校稳步发展,受到了领导和社会的好评。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县先进集体,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去年获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省残疾人之家等荣誉。学校三名教师获县模范教师,一名教师被评为县教学能手,法人代表、校长刘俊苏获县三八红旗手、市慈善工作先进个人、市劳动模范。2009年8月,学校5名学生参加省特奥会,荣获一金、一银、三铜,名列长治市榜首。

正如美籍作家赛珍珠在她的《圣诞前夜》中所写的一样“爱能够唤起爱”。我们总认为刘俊苏燃烧起的虽然是小小的爱的火苗,但在这丁点火苗的带动下,爱会不断地滋长、蔓延,终成燎原之势。也许不久的将来,在全社会的大爱之下,刘俊苏设想的修建一栋综合性教学楼,让全县的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构想一定会变成现实。因为我们相信,“爱能够唤起爱”,当爱的火苗成燎原之势,也正是刘俊苏爱的梦想成真之时。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