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少年儿童茁壮成长的重要方面,今年全国两会上,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心关注的话题。去年11月,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如何加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呵护他们快乐成长?代表委员们为此建言献策。
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能力
《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指出,学生群体作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面临着学业、就业等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且呈低龄化趋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陈祉妍教授及团队在 2021年发布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中提示:儿童抑郁检出率达 25.2%。如何保护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好地防患于未然?
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认为,青少年的课业负担重,加之互联网的危害、父母焦虑的传导等因素,导致青少年易出现抑郁问题。为此,他建议加强挫折教育。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加强抗压能力教育,教会青少年对负面情绪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训。同时,家庭教育要进行调整。家长应以正确的方式关心关爱青少年,让孩子感觉到温暖和支持,要多带孩子开展户外、文艺、体育类活动,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此外,要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并谨防安眠药等相关药品的滥用。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提交了一份关于提高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的提案。他建议,加强社区医生对危机青少年和风险家庭的识别能力,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识别、诊断及干预能力培训,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精神健康服务。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基于社区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项目试点。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社区工作人员开展讲座、培训,加强社区在家校之间的连接作用。此外,针对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但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专业人才不足、病床床位不足、对精神障碍的认识不足等问题,他建议加大儿童精神科医生培养,提高儿童精神科医生待遇;同时建议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提高对精神健康问题的知晓度,使包括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各界正确地认知学生精神健康问题,消除病耻感。
重视心理状况评估和心理咨询,为病患家庭减负
怎样判断孩子是在闹小脾气还是真患了心理疾病?家长又该如何与有情绪障碍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一位初中学生家长说:“孩子一年前确诊抑郁症,日常用药还没太大压力,但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要800元一次。对于工薪家庭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支出。”这位家长的话道出了许多患有情绪障碍孩子家长的难处。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创始人翟美卿今年准备了一份《关于加快建立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长效干预机制的提案》。翟美卿在提案中指出,当前,中小学生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频发,抑郁症检出率呈现低龄化趋势。她建议政府加大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专项经费拨款,并由卫生、教育部门牵头,联动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建设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规范化流程和长效机制,做到早识别、早干预、早治疗,有效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其中包括制定全国统一的、适合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建立测评、预警及数据分析机制,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全流程处理程序等。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也提交了《关于守护好心理健康为青少年茁壮成长保驾护航的提案》。通过在学校、医院的调研,杜丽群发现干预当下青少年心理问题亟待解决。“过度竞争、内卷化带来的焦虑,家长过高期待学业成绩导致亲子关系紧张,致使青少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杜丽群建议,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中小学教育工作总体部署,编写家长学习训练教材,帮助家长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能力。同时,将中小学生心理治疗和普通医院心理科的心理咨询有序纳入医保范围。
对大龄孤独症儿童给予政策扶持,助其顺利融入社会
孩子心理健康亮了红灯,及时治疗干预就会见到转机,但如果是伴随终生的病症,那就更需要加强相关扶持政策了。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我国于2006年正式将孤独症归属精神类残疾。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辽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紫微建议,针对大龄孤独症患者给予政策扶持,帮助其顺利就业。李紫微说,以往社会大众更关注小龄孤独症孩子,为他们提供残疾补贴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支持政策,但长期以来缺乏对成年尤其是大龄孤独症患者的政策扶持。
“等我们老了,孩子该怎么办?”这是摆在很多孤独症患儿家长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李紫微称,18岁的孤独症孩子的父母年龄基本已在45岁左右,正是家庭顶梁柱的年纪,孩子毕业后没有归属,既找不到工作又找不到合适的康养场所,只能待在家里。这样家长就要整天对孩子进行看护,无法工作没有收入,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孤独症家庭的贫困。
近年来,中国残联积极会同教育等部门,推进包括孤独症群体在内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但是,他们能够享受的社会支持主要局限于基本生存方面的内容,缺乏教育、康复训练、支持性就业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对此,李紫微建议,对成年后的孤独症患者适当开展职业培训,提供就业机会,给予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在职业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比如加大课程的开发、开办职业培训班、完善职业学校的办学体系等,为大龄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找到出口,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建议政府部门针对大龄孤独症患者给予政策扶持的同时,对他们实行分类救助,帮助其顺利就业。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