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学舌
意思是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仿说到底是什么?
在语言学中,模仿语言(Echolalia),也就是我们也俗称的仿说,是儿童掌握语言的一把钥匙,也是几乎所有孩子在学习语言的时候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模仿着妈妈的嘴型喊出的那一声“妈妈”,在公园里爸爸指着遍地的小花教你说的“花花”......
这些都是幼小的我们通过“模仿”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认识这个世界上的万千事物的开端。
仿说VS鹦鹉学舌
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及成长环境的不同,孩子语言发展的跃进时期在时间上有所差异。
有些孩子不到2岁就能跟人聊天,说出完整的句子;而有些孩子快3岁了却仍然停留在叠字表达上,你说什么,他也跟着你说什么,我们就说这样的孩子是在“鹦鹉学舌”。
其实“仿说”本身并不是坏事,只是儿童语言发展阶段中重要的一环。
但是,看到其他孩子和人聊天仿佛像个口若悬河的小大人,而我们星宝还是“人云亦云”地像个小鹦鹉似的,家长们也十分发愁。
星宝们过长地停留在这样一种极端的鹦鹉学舌式的说话阶段,就让语言失去了它原本用来沟通交流的重要的目的。
所以家长们需要帮助他们从“鹦鹉学舌式”的说话转变成正常状态的说话。
如何解决鹦鹉学舌的问题?
01、功能性的鹦鹉学舌
我们首先需要判断孩子是否属于功能性的鹦鹉学舌,这也就是说如果孩子有想和人交流的愿望,我们就不应试图阻止。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对话来教孩子更丰富的表达。
比如孩子看到桃子,他不断重复着“桃子,好吃,好吃,好吃”。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说:“我喜欢桃子,因为桃子好吃”,“好吃的桃子”,“看,好吃的桃子”等等。
02、自言自语式的语言刺激
孩子喜欢“鹦鹉学舌”还有可能是在自我刺激,比如不断地重复动画片里的台词,电视剧里的对话等等。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需要阻止孩子这样的口头刺激。我们可以问孩子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
这样孩子要回答问题的话就必须暂时停止这种口头刺激,因为两者不能同时进行。并在孩子正确回答以后及时强化他回答问题行为,帮助他建立好的链接。
03、呼名也仿说
呼名仿说也比较常见,有时我们喊孩子的名字时,他也跟着我们喊,我们叫他“东东”,他也说“东东”,教也教不会,这是他还不理解和自己名字之间的关联。
家长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试试用身体辅助的方法来纠正。
比如在孩子跟着我们仿说名字之前,提前用手捂住孩子的嘴巴,辅助孩子正确应答“诶——”。及时强化,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将名字与自己联系起来,以后呼名仿说也会逐渐减少。
我们还可以参考视频中的方法,通过调整声音的大小来辅助孩子。
比如,在叫孩子名字的时候可以小声一点,辅助孩子说“诶——”的声音可以大一点,这样可以辅助孩子理解正确应答的方式。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从发音到理解,再从理解到表达的过程。
从教会孩子仿说,到辅助孩子正确表达,再逐渐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形式。
家长们锻炼孩子语言能力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地练习,慢慢帮助孩子建立起对事物的整体概念。
毕竟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与周围的他人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全面提升孩子的理解力以后,也能大概率地解决孩子爱“鹦鹉学舌”的问题啦!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