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说,大家一定都觉得感统失调和自闭症不是一个重量级,怎么可以拿出来相提并论。
但如果,有一线希望告诉你,你的孩子不是自闭,更像是重度感统失调,通过专业系统的感统训练可以有所改善,你会不会瞬间觉得看到了光明?
实际上,在老岳讲感统从事感统教育13年来所积累的实战经验和教学案例,很多被扣上“自闭症”“疑似自闭”帽子的孩子,最终更多的被认为是重度感统失调。
所以今天,老岳讲感统将这二者的产生原因及相似表现罗列出来,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各位家长不要轻言放弃,别错过任何改变孩子的希望和机会!
在此声明:文章并非质疑医疗专业性,只是依据老岳讲感统13年的经验与案例做一个简单的分享。同时,本文不代表任何机构和专家学者,还请各位读者朋友们批判性阅读。
产生原因•区分
01
自闭症
目前,关于自闭症出现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于自闭症的成因存在一定影响。
①遗传因素
在瑞典的一项研究中,他们以双胞胎为对象来研究自闭症发病率变化与基因、环境的关系。
他们将出生于1982年至2008年的22678对双胞胎和出生于1992年至2008年间的15280对双胞胎,区分同卵及异卵双胞胎并分为若干个年龄组,作为研究样本。
最终发现,同卵双胞胎患有自闭症的几率或表现出自闭症特征的数量要多于异卵双胞胎。而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科学家们又进行了基因分析,发现93%的自闭症和61%~73%的潜在自闭症是由基因决定。
②环境因素
国际综合性医学期刊《柳叶刀》曾发表过一篇关于“自闭症环境高危因素及生物强度与效度”的分析。
其中,七个环境高危因素的证据强度达到“令人信服”(I类)——
▲母亲年龄≥35岁;
▲母亲罹患慢性高血压;
▲母亲罹患妊娠期高血压;
▲母亲妊娠前及妊娠期超重;
▲母亲先兆子痫;
▲母亲妊娠期使用抗抑郁药;
▲母亲妊娠期使用SSRI类抗抑郁药。
当然,不是说母亲存在以上描述中所提到的问题,孩子就一定会是自闭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危险系数稍高,并非绝对。
02
(重度)感统失调
①先天因素
孕期用药不当、压力过大、生产过程中缺氧、早产、剖腹产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儿童出现感统失调。
②后天因素
1.照顾者保护、包办、代办、限制过多;
2.儿童成长敏感期没有安全度过;
3.父母给予的深度陪伴不够;
4.儿童早期运动和户外玩耍时间不足;
5.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过早过久;
6.都市化(生活模式单一、空间狭小、生活进入省力模式)生活限制三大系统发育。
从上述分别列举的成因来看,自闭症多是由于先天性原因,而感统失调则更多的是由于后天错误的家庭带养方式所造成,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表现•分辨
自闭症和(重度)感统失调的儿童都存在着以下这四点相似的表现,即语言发育障碍、眼神交流差、刻板行为以及社交障碍。具体该如何区分,我们可以看这样几处细节。
1、语言障碍——看是否能理解,是否存在肢体语言
两者都会存在没有语言、语言发育迟缓或者语言交流障碍等问题,但是(重度)感统失调儿童可以理解他人的语义,明白他人话语的意思。他虽然说不出,但可以理解,并且偶尔会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自闭症儿童则常有言语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受损等的现象。
2、眼神交流——看是否偶尔出现感情色彩
自闭症和(重度)感统失调儿童都存在眼神交流差的问题,但自闭症儿童喜欢独处,眼神没有感情,甚至会回避父母的眼神交流。而(重度)感统失调儿童在看到感兴趣的事物时,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兴奋、惊喜等带有感情色彩的眼神。
3、刻板行为——看某一行为的持续时长
自闭症儿童会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一直重复某个动作,某种玩法,他们也非常拒绝日常生活规律和环境的变化。
而(重度)感统失调有刻板行为,但不持续,过段时间会更换,比如,今天喜欢看风扇的转动,过一段时间又喜欢转圈等等,他的刻板行为是经常变换的。
4、社交障碍——看有无情感诉求
(重度)感统失调儿童有要玩耍想互动的情感诉求,比如说他想要去,但可能是因为恐惧或者其他的原因,导致他没有办法融入小朋友。自闭症儿童则是缺乏和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和人交往时,表情几乎没有变化。
以上是老岳讲感统依据多年经验所总结出的隐藏在细微处的二者辨别方法,所以,千万不要着急或仓促地就认定孩子是自闭症,也不要让孩子的一生都困在这三个字里。
如果家长还是无法判断孩子到底是自闭症,还是感统失调,您也可以联系我们为孩子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估,但凡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要放弃。假如孩子真的只是(重度)感统失调,那么通过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感统训练,改善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