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刺激行为是自闭症儿童发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行为,不仅在外人看来奇怪,而且会阻碍儿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妨碍日常生活、学习,甚至有的自我刺激行为会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对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予以重视,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从而减少自我刺激行为带来的影响。
自我刺激的种类和表现
根据自我刺激的不同部位,可以分为:
头部自我刺激:敲头、打头、抓头发、摇头等;
脸部自我刺激:盯视、痴笑、玩弄舌头、磨牙等;
手部自我刺激:将手放在眼前晃动、将手指做成不同的形状、抠手指、捻衣服或其他物品等;
身体自我刺激:身体向不同方向摆动、旋转、不停跳动/跑动等;
其他的自我刺激:尖叫、闻自己或他人的身体气味、用眼角看、长时间盯着风扇等旋转的物体、发呆等。
如何干预?
干预行为前需要先分析出行为的功能,自我刺激行为通常有以下3个功能:
1
获得想要的(包括关注)
由于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常常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因而常常用自我刺激行为代替语言沟通。自我刺激行为常出现在想要获得他人关注时,如妈妈在厨房做家务,孩子通过敲头的行为来获得家长的关注。
2
逃避
通过自我刺激行为达到逃避活动的目的,常出现在功课训练或是其他儿童不喜欢的活动时。
3
感官刺激
有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存在感觉统合障碍,由于大脑接受到的感觉输入异常,导致行为输出异常,异常的行为引起儿童感官上的刺激,起到自我强化的作用,从而形成刻板重复的行为。
干预策略
1
合理安排自闭症儿童日程
观察发现,当自闭症儿童独处或是没有明确任务时,出现自我刺激的频率增高。相反,当自闭症儿童在参加户外活动、或是有计划的引导孩子参加游戏活动时,自我刺激行为减少。因此,合理科学地安排自闭症儿童的日程可以有效减少自我刺激的出现。
2
提供不相容的活动
如给喜欢玩舌头的自闭症儿童提供绘本阅读;要求摆动身体的小朋友跟着模仿大动作、喜欢玩手的小朋友提供串珠、拼搭积木、剪纸等手工活动。
3
提供替代活动
当自闭症儿童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是为了逃避,应教孩子正确的表达,如摇头或说不要;当自我刺激的行为功能是为了获得某物时,则教孩子通过手指指物,或是拉拉大人的手等方式表达需求;当孩子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是为了感官刺激,则需要提供能起到相同感官刺激的活动,如孩子通过旋转、摆动身体获得前庭刺激,则可以提供荡秋千、趴在球上滚动等娱乐活动。
4
刺激控制
刺激控制的操作方法是,给儿童呈现两种不同的刺激,在一种刺激下允许儿童出现问题行为,而在另一种刺激下不允许。如孩子喜欢旋转身体,家长准备一张红色卡片和一张绿色卡片。当在商场时,妈妈出示红色卡片的时候不允许孩子旋转;在家时,出示绿色卡片的时候可以允许孩子旋转。其目的是提高孩子社会适应能力,既能获得感官刺激,也没有影响他人。
每个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呈现的方式、出现的时间和场合各不相同,具体使用哪一种策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干预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是一件需要长时间和极大耐心的工作,但为了减少孩子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正确的干预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觅健星小编
文章排版:觅健胡萝卜素
文献参考:
[1]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2]邓永兴.如何处理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J].现代特殊教育,2008(10):44-45.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