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生活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教学场所。
每一个因为孩子变得坚强的父母,都是因为心中无法抑制的爱;每一个因为父母逐渐康复的孩子,都是因为他们被父母的爱不断融化。
那么,对于康复进步大的孩子来说,父母都做对了什么呢?
1
好父母是不断“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就会成功的父母。如今,这个社会对人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进行训、考核。
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像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我们在做父母之前,就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尤其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这种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当发现孩子能力不及普通孩子时,作为父母,要更加关注孩子的成长,更需要了解如何有效陪伴孩子成长的方法。
2
好能力是耐心“教”出来的
完全教会某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确实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以及需要家长付出非常大的耐心。
父母可以从每个项目最简单的部分开始,每天坚持做,养成孩子知道我要做这个事情的习惯。
直到每件事情,在每个当下的情境,变成孩子潜意识里就知道我接下来要做什么。
例如,父母教孩子学习穿袜子,可以买弹性较大、码数大一些的袜子。将穿袜子的步骤分成几个小步骤:
1)每天出门前,先让孩子知道我的袜子放在哪里,每天出门前先去拿袜子。
2)然后,再到门口坐下来,学会第一步拉开袜子的口,接下来有困难的部分由父母辅助完成。
3)最后,慢慢再加入新的步骤,由孩子练习完成,从拿袜子,到门口坐下,拉开袜子口子,套上袜子再往上拉。
每个步骤都花了不少时间,直到每天出门只需要说一声:“宝贝我们要出门了",孩子自然就自己完成了这个出门的准备。
3
好行为是逐渐“培养”出来的
孩子的成长有多快,要看父母的培养是否用心。
孩子的问题行为大多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而是源于能力不足,以及父母错误的引导的折射。
父母理智、明智、主动、践行,孩子才会改正错误与提升能力的不足。
因此,家长看到孩子能力怎么也提升不上来的时候,要不断自省,是否自己足够有耐心,足够掌握了专业的家庭康复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自己。
4
好社交是点滴“创造”出来的
优秀的父母在孩子社交这方面大都做的较好,这也是杜佳媚老师MUST行为引导技术的最高理想,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跟恰当的人说恰当的话,做恰当的事。
想要做到良好社交,需要通过三步来实现:
第一是动机,找到动机是开启孤独症之门的金钥匙,也是孤独症孩子训练之根本。想要找到孩子的动机,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通过倾听、观察、尝试等方式来实现。
第二是理解力,理解力的提升,是孤独症孩子训练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我们需要站在孩子角度上想孩子的做法处于什么动机,同时,也需要教会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是技能,技能孤独症孩子赖以生存的条件,只有将能力锻炼成技能,才能够灵活运用所理解的知识,也才能够自主的去发展自己。
5
好成果是坚持“磨练”出来的
训练方法是家长成为专家的诀窍。
在人类生存中,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持久的意志力。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任何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也许就是他将来成功的密钥。
所以,最好的教育不是在学校,而是在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当务之急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坚持不放弃的好父母。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