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闭症的康复和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学的一个新领域和热点话题。本文对遵义某普通小学的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了为期54天的课堂教学观察和课后教学效果调查。从老师入手,兼顾自闭症儿童,提出自己的看法。首先要端正态度,提高对特殊儿童的接受态度,正确对待自闭症儿童;其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感,与家校紧密联系,帮助自闭症儿童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再次,要合理运用提醒,防止突发情况。最后,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温暖孤独的心灵。
近年来,自闭症的康复和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学的一个新领域和热点话题。据相关统计,我国自闭症儿童约有50万人。在教育实习期间(2008年9月1日至2008年10月24日),笔者接触了一名随班自闭症儿童。通过随班教学观察和课后教学效果调查,与各科教师和家长沟通,就笔者观察到的现象,对普通小学教师如何兼顾随班自闭症儿童提出了一些意见,仅供参考。
一、案例介绍
1)基本情况
可可(化名),男,XX市人,7岁,现在在XX某普通小学一年级上课。从小和奶奶、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环境好,父母知识水平高。2岁时,可可被专业机构诊断为自闭症,在XX、XX两地相关医院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然后依次进入幼儿园、普通小学学习。
2)在校表现
可可现就读的班级属于大班化教学,进校后很少与人交谈,不理解上下课铃响的意义,几乎不听老师讲课,要么趴在桌子上什么都不做,要么突然不明原因地跳起来大一声,随便上下座位,只知道一些简单的语文,数学知识,但很少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表达自己。上课时经常漫无目的地到处跑,不喜欢和同学交流,听到上课铃声后需要反复提醒才能进教室,除了曾经一起在幼儿园上学的同学,没有交朋友的愿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作者离开学校,在课堂上,可能会根据老师的要求静息好,拿出相应的书籍和文具,突然不明原因地跳起来大喊大叫的情况明显减少。有时候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语文数学随堂考试成绩明显提高,有时可以参与同学的游戏,有时可以对同学的某些行为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班级活动,听到上课铃声后或看到老师进教室后可以主动进教室。
3)教师的努力
与刚入学相比,可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教师(班主任语文和数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课堂上,可可的异常反应引起了两位老师的特别关注。两位老师发现可可的异常行为后,第一时间联系了父母。在了解了可可是自闭症儿童后,他们动员全班帮助他,接受他,从各方面帮助他适应小学生活,与父母保持联系,交流反馈学校一天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同时,积极做好其他老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正视,接受可可,让他们在和谐友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二、存在的问题
1)有些老师对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小学没有希望,大多对自闭症儿童漠不关心。对于教学过程中措手不及的情况,要么放任自流,要么强行制止。
2)教师对普通学生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和引导不到位,导致学生对自闭症儿童的不理解,导致排斥,加深了自闭症儿童对普通校园生活的排斥甚至恐惧。
3)一些普通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有很大的热情,但缺乏相关知识,无法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入手。像普通儿童一样对待自闭症儿童,不仅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增加了他们的教学负担。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