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最常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之一,发病于3 岁前,并伴随有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刻板行为三个主要症状。国内目前对于自闭症主要的干预方法是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感觉统合训练等,另外还有学者尝试其他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如音乐治疗、辅助动物治疗等,一些医院的儿童门诊也使用药物疗法,这些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从近几年国外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实践来看, 多数研究不仅仅将关注点放到上述的一些方法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游戏治疗。
游戏是儿童的语言,勿需过多指导,儿童就能很快进入游戏状态,儿童对游戏的合作与投入程度是其他形式的治疗所无法达到的。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在一种自由、安全的环境下,治疗者或其他人陪伴儿童在治疗情境中利用游戏材料进行游戏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游戏释放患儿的不良情绪,使患儿在一种被爱、被积极关注和接纳的气氛中渐渐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逐步从自我封闭的世界中走出。游戏疗法非常强调治疗者对于儿童“安全基地”的建立,儿童只有在自身认为完全信任和安全的氛围下, 才能在游戏中获益。
【沙盘游戏疗法】
沙盘游戏疗法由多拉·卡尔夫(Dora Kallf) 在20 世纪60年代初创设,吸收了荣格积极想象技术和理论,结合了威尔斯(H. G. Wells) 、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Margaret Lowenfeld) 等人的有关儿童游戏理论与操作之精要,是游戏疗法的一种形式,沙盘游戏几乎不需要依靠言语表达, 但是却可以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故事情节提升交往能力和表达有意义的词汇。儿童在治疗者所创造的“自由、接纳和受保护”的空间内利用沙、水和玩具模型在沙箱内游戏,有利于儿童自由地表达情感、引发儿童的想象和唤醒他们的自我治愈潜能。
【沙盘疗法材料】沙盘游戏疗法的材料主要为一个按特定比例(内侧尺寸为1300px×1800px×175px)制成的沙盘、水源和装有各类玩具模型的架子。国内对于国外引进过来的长方形沙箱有很多争论,中国古人崇尚四四方方,故国内有学者采用202.5px×202.5px 的比例,四周边缘都留有一厘米的空间用以暂时堆放儿童从架子上挑过来的沙盘模具, 有研究发现儿童往往会忘记将自己曾拿过来放到一厘米边缘处的一些模具摆放到沙盘里,像是防御机制里潜意识拒绝的东西,儿童留到边缘处未摆放的道具常常被视为观察的重点之一。
在沙盘游戏中,沙和水是两个重要的治疗因素,接触沙引起的触觉可以调动具有动物本能的人类容易忘却的感觉技能。我们通过沙来调动自闭症幼儿的感触觉,唤醒其潜在能量,调整能量分配。相比而言,湿沙比干沙的治疗效果更佳;水给自闭症儿童一种轻松感、包容感和满足感,并引发其想象。沙箱的外侧涂深颜色或木本色,内侧涂蓝颜色,使人在挖沙时有挖出“水”的感觉,同时也是天空的蓝色,有助于儿童在游戏时“做出”湖泊、河流,同时也利于其自由联想。玩具模型包括人、动物、植物、建筑物、交通工具、食物、家具、贝壳、图腾柱等,类别全面以便能应尽可能多地反映各种生活场景。
【治疗假设】沙盘疗法假设人类天生具有自我治愈的潜能,这种潜能只有在包容、接纳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以唤醒。自闭症儿童在“玩沙”游戏中,通过沙调动起自身的感触觉,与沙子所拥有的“母性”相接触,进而又与母性联系在一起,通过自由的玩耍,在这一特定的场合下产生了治疗的一体感。在沙箱摆放玩具的过程可以投射出儿童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心需求和情感,走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使他们在关注和保护下唤醒自我能量,达到自我整合,渐渐走出自闭的世界。
有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并非完全不能理解语言,只要在安全愉快的情况下, 他们会具有接近正常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如何赢得自闭症儿童的信赖,如何营造一个让儿童感到安全与接纳的治疗氛围,是沙盘游戏疗法取得效果的关键。它主张治疗者始终要用真诚的态度给儿童以关怀、尊重,并始终接纳儿童的现实表现,对儿童的感受给予反馈。通过营造自由安全的氛围, 让儿童有机会在游戏的过程中暴露自己郁积的情感,并由自己加以控制和扬弃,逐步实现自我完善。这也是一种治愈性治疗关系的建立过程, 依赖的是对儿童一贯的尊重接纳与反馈。
【治疗效果】沙盘游戏疗法的游戏性和弱语言性特别适合于言语-听力障碍的儿童。日本学者Fujii 于1979 年采用对照组的实验方法,证实和检验了沙盘游戏技术的信度。高岚、申荷永等人通过Rutter 儿童行为问卷前后测对比和访谈法证明了沙盘游戏治疗技术对于幼儿心理治疗的有效性,但没有分离出导致儿童积极性转变的具体因素。Grubbs 对于性虐待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的儿童运用沙盘游戏的疗效进行了探讨,发现在沙盘游戏中儿童可以释放不良情绪,并使创伤达到一定程度的治愈。樱井素子对1 所澳大利亚的重度语言障碍儿童学校的学生进行沙盘游戏的尝试, 发现沙盘游戏对改善这些儿童的言语沟通及人际交往能力有着良好效果。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已证实沙盘游戏治疗在儿童自闭症、考试焦虑、儿童行为问题、边缘型人格障碍等领域均发挥有积极作用。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孤独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